自家屋頂建光伏電站還得國家補貼得好事終于在太倉變為現實


鋰電世界 在自家屋頂鋪上幾塊太陽能電池板,電能就源源不斷地輸出,不僅可以供家庭用電,還能得到國家補貼。如果用不完,還可將多余的電賣給國家,向國家“收電費”,這樣的好事,在太倉市已變成了現實。
電站建在私人屋頂
把屋頂上的陽光利用起來,轉化成電能,這個既環保又經濟的想法不再是天方夜譚——太倉市家庭分布式光伏發電第一人朱女士已經在家里建立了一套看得見摸得著的發電系統。
家庭式光伏電站是什么樣子?位于向東島雅臻園的朱女士家,是一幢三層的樓房,掩映在綠樹叢中,從外圍觀之,與周圍樓房沒有區別,爬上朱女士家的三樓屋頂,才能看到發電站:整個樓頂面鋪滿了太陽能電池板,整齊地排成幾列,共鋪設了22塊電池板,單塊組件安裝占用面積約1.97平方米,連組件和支架等設備在內,發電站占地面積約50平方米。
在朱女士家樓房的外墻上有一個比普通電表略大一點的裝置,名叫雙向計量電表,顧名思義,該電表可以記錄用戶光伏發電裝置輸送到電網的電量,也可以記錄用戶使用電網的電量。供電人員打開該裝置,按下了其中的一個開關,裝置上的幾個指示燈不停閃爍。“太倉首個家庭式光伏電站已經正式與太倉電網并網運行。”供電人員稱。隨后,朱女士和太倉國家電網簽訂了購售電合同,按照“自發自用,余電上網”的方式正式上網賣電。
“這個建在屋頂上的太陽能電站,構造較為簡單,僅由22塊光伏電池板、光伏逆變器等構成。”市供電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說,每塊光伏電池板組件的功率為300瓦,總功率為6.6千瓦。該項太陽能電站通過并網逆變器將光伏組件產生的直流電轉換成民用交流電,逆變器交流電輸出端接入居民用戶配電箱,同時接入380伏交流大電網中。
國家扶持光伏產業
“沒有并網聯通的話,自家發的電如何儲存是個大問題,光伏發電的特點就是白天發電,晚上沒有太陽沒法發電。白天的電用不掉,不能儲存、不能上傳國家電網賣掉,那就會浪費掉。”供電公司相關負責人說, 直到2012年10月底,國家電網出臺了《關于做好分布式光伏發電并網服務工作的意見(暫行)》,困擾國內光伏發電多時的并網難題得以破冰。
隨著國家扶持分布式光伏產業的相關政策出臺,普通家庭獲得安全度高、性能好、成本低的光伏設備,已經不是難題。目前,國家對光伏發電的補貼標準為0.42元/千瓦時,今年蘇州市又規定對光伏發電的項目,除享受國家有關補貼外,再給予0.1元/千瓦時補貼,暫定補貼期限為3年。也就是說,在蘇州范圍內的單位或個人利用光伏發電,每千瓦時總共補貼0.52元。
發電并入電網可賺錢
曾幾何時,光伏設備高昂的成本讓不少躍躍欲試的光伏試驗者望而卻步,而現在,光伏設備的價格已大大降低。
朱女士介紹說,之所以成為太倉利用自家屋頂、采用太陽能電池板發電的首個“吃螃蟹”者,主要是受到上海朋友的影響,她的多位上海朋友家中皆安裝了光伏發電設備,既經濟實惠,又節能環保,她安裝這套光伏發電設備總共花了9萬多元,包括了整套設備和施工成本,廠家對組件保修20年。
“并網以后,這座小電站發的電和大電網就連在了一起,解決了電的儲存問題。可以把天氣晴好的白天所發的用不完的電上傳至大電網,而晚上或陰天,自家電不夠用時可以用大電網的電。”朱女士說,可以自己發電自己用,剩余的電量還能并入電網賺錢,也可以直接上網賣電。
朱女士算了一筆賬:如果平均每天光照4個小時,按照其電站裝機容量6.6千瓦計算,平均每天發電量約為30千瓦時,一年發電9000多千瓦時,1千瓦時補貼是0.52元,差不多8~10年可以收回成本。而這套設備壽命為20~25年,這意味著,剩下的10~15年,朱女士可以實現純收益。
個人光伏發電前景可期
在太倉,從一兩個嘗鮮者,到十數個跟進者,光伏發電慢慢有了“溫度”。
朱女士說,自己是個被試驗的“小白鼠”,如果個人光伏發電試驗成功,僅在向東島,其鄰居就有14戶準備安裝光伏發電項目。事實也是如此,據供電公司透露,目前太倉市不少個人和單位都準備加入光伏發電陣營,奧特斯維公司光伏發電項目已建成,正等待驗收;博格華納公司利用光伏發電自發自用;現代農業園已向供電部門提交可行性研究報告……目前太倉市光伏發電的模式有三種:一是自發自用;二是自發自用的余量上網;三是直接上網。
“隨著新能源產業的發展,以及國家對光伏產業的支持,現在可以說是安裝光伏發電項目的最佳時期。”市供電公司相關負責人說,隨著光伏產業的發展、技術的提升,太陽能電池板轉換效率將大幅提升。例如,以往的常規晶硅產品轉換效率只有16%,而現在較為普遍的硅機薄膜產品轉換效率可達30%。另外,隨著光伏產業的發展,國家補貼等配套政策不斷完善,從長遠來看,建一個個人光伏發電項目是一項不錯的投資,個人光伏發電前景十分可期。
據了解,太倉市供電部門可以受理用戶分布式光伏發電接入電網申請業務。供電部門還可為申請業務的居民用戶提供服務指導,跟蹤業務流程推進情況,并為用戶提供預約上門等個性化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