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批動力電池目錄遲遲未有動靜 誰是受害者?


鋰電世界 目錄與補貼掛鉤,用強制性的改革辦法推進產業結構調整,減少無效和低端產能,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可增強動力電池供給結構在應對需求變化時的適應性和有效性。
近日,偶然聽見公司兩位同事在討論,“這都快到十月底了,為什么第五批動力電池目錄(以下簡稱‘目錄’)還遲遲未見發布呢?”仔細算來,如果按照前四批目錄那樣每兩個月一次的發布周期,第五批目錄應該在九月份揭曉?,F如今,第五批目錄卻未見任何動靜。
據了解,不少動力電池企業自八月份開始,就已經積極準備材料向工信部申報進入第五批目錄,希望能在九月份獲批。然而,據相關知情人士透露,截至目前專家評審組對于申報材料的審查工作都還沒有開始。即使從現在開始進行審批,目錄出來都已經是一個月后了。
目錄與國家補貼直接掛鉤,這也成為國內動力電池企業削尖腦袋擠進目錄的原因。伴隨著前四批目錄的發布,已有57家動力電池企業通過審批,約占國內動力電池企業總數的三分之一。
也就是說,仍有三分之二的動力電池企業被目錄排除在外,被國家補貼排除在外。
雖然工信部一直強調,補貼和目錄并沒有直接的關聯。此前工信部裝備工業司汽車處孟祥峰表示,“新能源企業和產品準入規則,從相關文件可以看出和電池目錄沒有關系。另外財政部目前對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的調整,會對動力電池企業和產品提出某些要求,但不會簡單地與電池目錄掛鉤”。
第五批動力電池目錄遲遲未有動靜誰是受害者?
“話雖這樣說,但是相關政策卻沒有落到實處。新能源車企為了保險起見,根本不會選擇未進入目錄的動力電池產品。因此對動力電池企業來說,即使相關部門明確表示目錄與補貼不會直接掛鉤,但是動力電池企業進入目錄還是顯得非常的有必要?!蹦硺I內人士表示。
誰是“目錄”的受害者?
按照目前情況來看,如果某家電池企業旗下的動力電池產品不能進入目錄,就意味著使用該企業電池產品的新能源車,不能順利拿到政府補貼,因此也不會有新能源車企向該電池企業下訂單。據筆者了解,業內有部分動力電池企業已經連續好幾個月沒有了訂單和收入。
“每年下半年,特別是第四季度,都是新能源車銷售的高峰期。對于動力電池企業來說也是沖業績的黃金時期。然而由于未能進入目錄,今年下半年我們的訂單急劇減少,銷售業績可以說是非常慘淡,只能用苦苦支撐來形容?!蹦硠恿﹄姵仄髽I負責人對筆者大倒苦水。
不僅如此,很多此前與整車廠已簽訂的板上釘釘的訂單,由于目錄的限制,導致整車長臨時爽約取消了訂單,轉投他人懷抱。“在目錄影響下,動力電池領域強者更強,弱者更弱的格局更加明顯,相信部分未進入目錄的動力電池企業都挨不到年底?!鄙鲜鲐撠熑吮硎?。
受此影響,部分動力電池企業不得不依靠母公司“輸血”苦苦支撐,而部分從數碼電池及傳統鉛酸電池轉型而來的電池企業,不得不重新拾起原來的業務來支撐運營。而那些既無血可輸,又無傳統業務支撐的企業,只能是活得捉襟見肘,能不能挺過去都是個未知數。
除了電池企業,受到波及的還有下游整車企業。由于種種原因,韓國三星SDI以及LG化學等電池巨頭,被前四批目錄排除在外。三星SDI以及LG化學均表示,將在今年八月份補齊申請目錄的資料,力爭進入到第五批目錄。然而時至今日,這兩家企業依然無法如愿。
作為國內動力電池領域重要的供應商,國內很多主流的新能源車企都在使用三星SDI及LG化學的電池,包括北汽、上汽、江淮、長安、吉利、奇瑞等。由于三星SDI和LG化學沒有成功進入到目錄,導致拿不到補貼,因此上述企業不得不轉向與國內動力電池企業合作。
最直接的影響就是,這些采用了三星、LG動力電池的新能源車企,其新車的上市和銷售規劃被直接打亂,蒙受巨大的損失。與此同時,很多在售的車型不得不選擇停產。更為重要的是,由于與國內電池企業的合作需要較長的磨合期,其新車的性能和安全性大打折扣。
據長安汽車工程師透露,長安與LG的電池模組測試已進行三年有余。目前搭載在長安新能源車型中的LG電池pack,經過200次深充深放完整循環后,壓差會完美控制在5毫付以內,一致性極佳,且價格更低,與同等情況下國內電池20毫付的水平相比優勢非常大。
然而最關鍵的問題是,即使工信部現在就立即啟動對相關動力電池企業的申報材料進行審批,等到結果公示那已經是一個月之后的事情了,也就是12月初。這對于很多未進入目錄的動力電池企業來說,今年銷售業績很難有好轉,只能寄希望于即將到來的2017年了。
“目錄”已經無關緊要?
有相關人士認為,第五批目錄的推遲公布,其實是新能源車企自釀的苦果。年初被媒體踢爆的“騙補”風波,引發四部委在整個新能源汽車行業內的徹底清查。而截止目前已有包括蘇州吉姆西、河南少林客車、力帆乘用車、重慶恒通客車等七家企業因涉嫌騙補被披露。
“‘騙補’事件被披露以后,現在工信部都在忙著核查騙補,制定全新補貼政策等,對于目錄的審查時間上會有所沖突。與此同時,由于工信部此前已經表明態度,目錄與國家補貼不存在捆綁的問題,因此對第五批目錄的審查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庇袠I內專家分析稱。
為何說目錄和補貼不存在捆綁問題呢?皆因8月12日工信部在其發布《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及產品準入管理規定(修訂征求意見稿)》中提到,動力電池目錄將不再與“新能源汽車及產品準入”硬性捆綁,此前坊間傳言要想拿到新能源車補貼,先進目錄的傳言不屬實。
不過盡管目錄與補貼不掛鉤,但動力電池企業對進入第五批目錄依然保持高度重視。對于已進入電池目錄的企業來說,其產品的質量和性能因已通過國家審核,從而更容易獲得市場的認可,占據更多市場份額。同時在政策落地之前,相關的新能源車企也不愿輕易涉險。
按照工信部上述規定,貌似排除在外的三星SDI以及LG化學終于不再受限于目錄,對于此前使用三星SDI以及LG化學的新能源車企來說是利好。然而,由于韓國政府在國內部署“薩德”反導彈系統的關系,造成了中韓關系的緊張,因此這個利好也幾乎不會存在。
目前國內動力電池領域處在高端不足,低端過剩的局面。目錄與補貼掛鉤,用強制性的改革辦法推進產業結構調整,減少無效和低端產能,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可增強動力電池供給結構在應對需求變化時的適應性和有效性。從長遠來看,對整個行業是利大于弊的。
而從前四批目錄發布所產生的結果來看,將目錄與補貼掛鉤,給這個尚屬于發展起步階段的新能源汽車行業來說,無疑是產生了一定的阻力。政策落地太過硬猛,導致整個產業鏈上的企業都有點吃不消。而第五批目錄的發布,會帶來哪些整船上的調整,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