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我國多晶硅進出口市場分析


鋰電世界 2013年3月我國多晶硅進口量為6433噸,環比下滑19.49%,同比大幅下滑15.93%;進口單價方面,3月份多晶硅進口均價較2月有所反彈,亦是2013年以來首次回升,為19.39美元/千克,環比增長9.55%,同比下降31%,較2012年全年均價下滑23.5%。
據3月份分國別進口數據顯示,韓國、美國和德國是三家最大的進口國家,自韓國、美國、德國進口量占總進口量的83.67%。其中從韓國進口量為2184噸,占總進口量的33.95%,是除2012年1月和6月外進口量又一次超過美國和德國,位居榜首;從美國進口量為1410噸,占總進口量的21.91%;德國進口量為1789噸,占總進口量的27.8%;其他地區進口量為1051噸,僅占總量的16.3%。從進口單價來看,韓國19.88美元/千克、美國13.34美元/千克、德國23.16美元/千克。
從2013年3月三大進口國進口單價來看:韓國19.88美元/千克、美國13.34美元/千克、德國23.16美元/千克。2013年3月份美國、韓國和德國的進口單價較2013年2月份均出現不同程度增長,這也是自去年以來首次三大進口國單價出現同增長局面,但不可否認的仍是自美國進口多晶硅單價在2013年3月依舊為三國之中最低位。
分國別具體統計如下:
韓國:
2013年3月份從韓國進口多晶硅量增至2184噸,環比大幅上漲53.6%;進口單價微幅回升至19.88美元/千克,環比增幅為0.05%。2013年3月自韓國進口單價延續2月漲勢繼續緩步回升。
美國:
3月份從美國進口多晶硅量大幅下降,為1410噸,環比下滑50.7%;進口單價較2月有所反彈,增長至13.34美元/千克,環比下降6.1%。
德國:
3月份從德國進口多晶硅量大幅下降,為1789噸,降幅為34.1%;3月進口單價上漲至23.16美元/千克,21.6美元/千克,環比增長7.2%。
值得業內關注的是,3月份多晶硅進口均價有所回升,至19.39美元/千克,環比上漲9.55%;3月自美國進口量較2月大幅下滑,至1410噸,2860噸,環比下降50.7%,進口價格觸底反彈至13.34美元/千克;自德國進口量下滑至1789噸,環比降幅為34.1%,進口價格也增至23.16美元/千克,21.6美元/千克,環比增長7.2%。而自韓國進口量飆升至2184噸,環比增長53.6%,進口單價微幅回升至19.88美元/千克。從歷史海關數據(圖6)可以看出,從2012年開始,美、韓、德三國交替對我國進行突擊出口,導致進口均價除在2012年12月及2013年3月有小幅回升外均為不同程度地下滑,在2月更是跌破18美元/千克而創歷史低點。由此看來,美國、德國、韓國仍為壓縮庫存和規避追溯征稅制裁,而對我國突擊出口,低價傾銷。而3月均價微升的原因則是美、韓及歐盟多晶硅“雙反”的預期,而價格真正回暖的關鍵還在于終端需求的實質回升。
針對當前形勢,有關業內人士認為,我國可以通過調整多晶硅“雙反”策略與突破核心技術,來保護和促進我國多晶硅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一方面,我國對歐、美、韓多晶硅“雙反”初裁原定于2月20日出臺初裁,但由于下游電池、組件企業的反對及為與歐盟磋商對華“雙反”從輕制裁做鋪墊,初裁一再延后。有關人士認為,鑒于美國對我國電池片、組件雙反已經終裁,對我國關閉光伏市場,加之其對華多晶硅傾銷日益加劇,以2月最為猖獗,價格低至12.57美元/公斤。因此,迫切需要改變此前對歐、美、韓三地多晶硅并案處理
的策略,先行出臺對美國及韓國進口多晶硅“雙反”的初裁和終裁,從而緩解多晶硅光伏行業目前面臨的困境。
另一方面,上游多晶硅生產環節涉及產業核心技術,目前與歐美差距較大,因此,應積極采取措施攻克多晶硅核心技術難題。當前,我國光伏產業“兩頭在外”的情況并沒有徹底改觀。2012年底,國內多晶硅產量僅6.3萬噸,同比下滑21.3%;而進口達到8.3萬噸,同比增長27.4%。可見多晶硅進口依賴日益加劇,這與國外傾銷有很大關聯。因此,加強核心技術的突破亟待提上重要日程,只有核心技術實現實質性突破,才能使得行業向著健康、高速的方向發展。
據海關統計數據顯示,2月份我國多晶硅出口為655噸,環比增長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