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材料發展須防范重復建設


核心提示:中國電池網 發展新能源產業,一要靠新技術,二要靠新材料,“這使得有色金屬有用武之地,現在必須依靠自主創新,推進科技進步,擴大有色金屬應用范圍,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 國務院參事、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會長陳全訓在日前召開的2014(首屆)新能源材料高峰論壇上說道,我國有色金屬工業有一批技術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鋰電世界 發展新能源產業,一要靠新技術,二要靠新材料,“這使得有色金屬有用武之地,現在必須依靠自主創新,推進科技進步,擴大有色金屬應用范圍,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 國務院參事、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會長陳全訓在日前召開的2014(首屆)新能源材料高峰論壇上說道,我國有色金屬工業有一批技術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材料是國民經濟建設、社會進步和國防安全的物質基礎,是實現產業結構升級和提升裝備制造業的保證,也是發展新興產業的先導。” 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干勇院士在論壇上也表示,高端新材料核心技術全面突破時代已經到來,今后5-10年中國在先進能源材料發展方面一定會取得令世人矚目的成就。
干勇說,有效合理利用中國優勢資源,研發多元高性能合金,開發附加值和環境友好產品,拓展釩、鈦、鋰、鎂等合金元素的用途,“為國家新興產業、重大能源工程、航空航天、國防建設發揮支撐性作用。”
針對在新能源領域利用率極高的有色金屬鋰來說,中國工程院院士鄭綿平表示,據2013年統計數據,世界已查明的鋰資源量為3950萬噸,中國鋰資源儲量巨大,主要分布在青海、西藏、四川等省(區),且上述三省(區)占中國鋰資源儲量的85.2%。
鄭綿平說,按全球已查明的金屬鋰資源量的60%的采取率計算,可以生產小型混合動力電動汽車59億輛,也可以存儲約2844億千瓦時的電能,這約相當于三峽大壩滿負荷運行3.6年輸送的電量,也相當于全北京市2.8年的用電量。
“用金屬鋰生產的鋰電池可以長期使用,而且可以回收,它并不是一次性的消耗產品。”鄭綿平表示,用鋰資源來發展電動車和儲能設備等是可滿足需求的。
鄭綿平強調,現在發展像鋰一樣的新能源材料,首先應該摸清家底,展開資源調查評價,加大對新能源材料的支持力度,改善提取工藝,加強科技研發,創新推動新能源材料加工技術和綜合利用,使資源和市場、技術相結合。
未來,融合發展在新材料行業發展中將越來越重要。對此,業內人士分析,新材料本身就是一個應用很強的產品,未來必然會帶來融合發展,新材料與其他新技術融合必將更加深化,跨部門、跨學科、跨領域的發展態勢必將進一步明顯。就新材料與新能源融合發展的角度來說,新材料企業與新能源下游產業融合發展可以降低研發以及生產的風險,從下游產業來看,與上游產業合作可便于制定面向市場的整體方案,提高市場反應時間和適應能力。
由于新材料融合發展態勢將逐步加大,專家告訴記者,各地需防范“一窩蜂”都把新材料產業作為產業轉型升級的突破口,警惕產業雷同和重復建設。光伏材料行業就是一個例證,在各地迅猛投資、擴張產能的推動下,必然會帶來產品價格下跌,上游原材料價格上升,引發大批企業倒閉,行業進入亂而后治的整合期。
“材料是國民經濟建設、社會進步和國防安全的物質基礎,是實現產業結構升級和提升裝備制造業的保證,也是發展新興產業的先導。” 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干勇院士在論壇上也表示,高端新材料核心技術全面突破時代已經到來,今后5-10年中國在先進能源材料發展方面一定會取得令世人矚目的成就。
干勇說,有效合理利用中國優勢資源,研發多元高性能合金,開發附加值和環境友好產品,拓展釩、鈦、鋰、鎂等合金元素的用途,“為國家新興產業、重大能源工程、航空航天、國防建設發揮支撐性作用。”
針對在新能源領域利用率極高的有色金屬鋰來說,中國工程院院士鄭綿平表示,據2013年統計數據,世界已查明的鋰資源量為3950萬噸,中國鋰資源儲量巨大,主要分布在青海、西藏、四川等省(區),且上述三省(區)占中國鋰資源儲量的85.2%。
鄭綿平說,按全球已查明的金屬鋰資源量的60%的采取率計算,可以生產小型混合動力電動汽車59億輛,也可以存儲約2844億千瓦時的電能,這約相當于三峽大壩滿負荷運行3.6年輸送的電量,也相當于全北京市2.8年的用電量。
“用金屬鋰生產的鋰電池可以長期使用,而且可以回收,它并不是一次性的消耗產品。”鄭綿平表示,用鋰資源來發展電動車和儲能設備等是可滿足需求的。
鄭綿平強調,現在發展像鋰一樣的新能源材料,首先應該摸清家底,展開資源調查評價,加大對新能源材料的支持力度,改善提取工藝,加強科技研發,創新推動新能源材料加工技術和綜合利用,使資源和市場、技術相結合。
未來,融合發展在新材料行業發展中將越來越重要。對此,業內人士分析,新材料本身就是一個應用很強的產品,未來必然會帶來融合發展,新材料與其他新技術融合必將更加深化,跨部門、跨學科、跨領域的發展態勢必將進一步明顯。就新材料與新能源融合發展的角度來說,新材料企業與新能源下游產業融合發展可以降低研發以及生產的風險,從下游產業來看,與上游產業合作可便于制定面向市場的整體方案,提高市場反應時間和適應能力。
由于新材料融合發展態勢將逐步加大,專家告訴記者,各地需防范“一窩蜂”都把新材料產業作為產業轉型升級的突破口,警惕產業雷同和重復建設。光伏材料行業就是一個例證,在各地迅猛投資、擴張產能的推動下,必然會帶來產品價格下跌,上游原材料價格上升,引發大批企業倒閉,行業進入亂而后治的整合期。
更多>同類鋰電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