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池消費稅開征 雙登集團探尋新商機


鋰電世界 繼史上最嚴環保法出臺、鐵腕治污后,為促進節能環保,從2015年2月1日起,我國對電池、涂料開始征收消費稅,率先開啟了新環保法規政策落地執行的先河。
如今,電池消費稅征收政策發布已一個多月,對電池行業究竟產生了哪些影響?近日,本網就此問題專訪了雙登集團總裁楊善基先生。
鉛酸蓄電池并非高污染產品
當前,我國資源短缺、環境污染等問題日益突出。早在十八屆三中全會上,國家就已經明確提出要“擴大征稅范圍,將高污染、高能耗、高檔消費品、奢侈品納入消費稅征收范圍”。而電池作為大多數人眼中的“高污染”產品,也被納入到此次消費稅征收范圍內。
對于國家推進節能減排、環境治理的初衷,楊善基先生非常贊同,但他認為,鉛蓄電池并非高污染產品,以促進環保的名義征收電池消費稅,似乎不太合理。
楊善基表示,由于過去行業發展不規范,眾多非法小作坊無序生產,導致鉛酸蓄電池很長時間被戴上“污染”的帽子。從2011年開始,我國電池行業內刮起了“環保風暴”,經過環保核查和《鉛蓄電池行業準入條件》審核,三分之二的電池企業折戟沉沙,剩余的正規企業經過技術創新、環保整治后,現在行業生產企業已經重新走上正軌。
目前,鉛蓄電池行業中存在的污染、無序狀態主要集中在回收再利用環節。但是從技術上講,現在鉛酸蓄電池中95%的原材料都可以進行循環再利用。因此,只要政府下大力氣研究、規范回收行為,強化回收領域的執法監管,就不會對環境造成污染,反而能夠真正實現節能減排、生態發展和市場獲利。
據了解,鉛酸蓄電池經過150多年的發展,技術成熟、安全、經濟。目前,在正規電池企業的生產、使用過程中,已經不會對環境產生污染。而在廢舊電池回收方面,美國、日本、韓國等國家均有著規范的回收流程,并且會對回收企業給予補貼或免除一定的稅收。
近年來,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卷繞電池、碳纖維電池、鉛碳電池等先進鉛酸蓄電池的出現,提升了鉛酸電池的性能。楊善基認為,這些新型鉛酸蓄電池技術穩定、可靠,將是未來儲能的重要方式,也將會促進新能源產業的應用。
征收消費稅或令劣幣驅逐良幣
在本次國務院下發的《關于對電池、涂料征收消費稅的通知》中,對于我國當前使用最廣泛的鉛蓄電池,明確提出在2015年12月31日之前緩征消費稅,自2016年1月1日起,對鉛蓄電池按4%稅率征收消費稅。
楊善基表示,由于近年來我國電池企業技術裝備升級、加大環保設施投入等原因,企業利潤已微乎其微,純利潤甚至僅有1.5%-3%左右。在本就微利的情況下征收電池消費稅,對于整個行業來說無疑是一次重擊。目前,電池行業大約有200萬左右的從業人員,他們未來的生存形勢也將更加嚴峻。
楊善基認為,目前鉛蓄電池行業的主要污染源仍集中在非正規的小企業、小作坊中,而他們在經營過程中也存在大量偷漏稅現象。開征電池消費稅,將進一步擠壓正規企業的生存空間,與小作坊相比,正規企業在價格上將處于競爭劣勢,甚至會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
探尋商機 推動綠色化進程
行業整頓、征收消費稅雖然給雙登集團帶來了一定的壓力,但是從節能環保的大勢出發,楊善基先生認為其中仍然蘊藏著商機。
近年來,我國多地頻發霧霾天氣,發展清潔能源迫在眉睫,風能、太陽能等新能源強勢崛起。但是,由于這些新能源有著難預測、難調度、難控制等特性,也讓儲能技術發展成為繞不開的話題。而鉛酸電池儲能技術,無疑是當前技術最成熟、最具性價比的化學儲能方式。
作為一家以生產蓄電池為主的新能源企業,雙登集團經過多年的發展,已在國內儲能行業持續占據第一市場份額,在國際市場也取得了較大突破。此外,雙登集團通過在研發、生產、回收等多個環節重點把控,構建了鉛蓄電池循環產業鏈,讓能源變得可循環、可再生。
楊善基先生表示,雙登集團當前除了要適應國家政策的調整外,唯有加速創新、強化內功,不斷加快新產品的開發,才能更好地推動企業的轉型發展。
為了更快地推動企業的綠色化進程,雙登集團在“高科技、新能源、國際化、生態型”戰略指導下,首先在研發端發力,站在推進能源技術革命的高度,加快推進燃料電池、石墨烯電池、碳纖維電池、鋰電池等高端新型儲能電池技術的研發。其次,通過推動高新技術、智能制造,雙登集團逐步從單一的產品研發向系統解決方案轉型,充分發揮公司產業優勢,推進先進制造服務化。此外,雙登集團還通過推動與科研院所、產業鏈“眾創、眾進、眾享”,推進產品個性化定制、產業鏈眾創設計,通過將新能源技術與信息技術融合,為不同用戶提供個性化的儲能解決方案,為企業新的戰略實施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