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從2010年開始,中國政府對購買新能源汽車的消費者提供補貼,當時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最高補貼可達5萬元/輛,但幾年后補貼下降。財政部等四部委去年下發的財政支持政策提出,到2020年,補貼標準還要在2016年基礎上下降40%。
鋰電池廠商指出,補貼額度逐年下降,顯示出政府希望由市場力量自發推廣新能源汽車。但記者了解到,普通汽油車每公里成本約為0.7元,插電式混合動力車每公里成本0.4元,幾年下來,一般家庭最多能省下不到2萬元的油錢,即便國家有補貼,在東北,新能源汽車的價格也往往高出普通燃油汽車幾萬元。
看來,由于價格偏高,加上人們擔心汽車電池的續航能力,新能源汽車進入東北地區普通百姓家庭還有待時日。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常務理事賈新光認為,新能源汽車在東北推廣難的很大原因就是冬季寒冷天氣下的電池續航能力問題,生產成本降不下來,光靠政府補貼不是長久之計,新能源在東北真正推廣有待電池技術的突破。
為加快新能源汽車的推廣應用,今年10月,吉林省、黑龍江省下發了推廣應用的實施意見。其中,吉林省提出,對新能源汽車研發和產業化技術有重大突破的,給予最高不超過研發投入總額50%的資金支持;黑龍江省則特別提出,對適合在寒冷地區使用的新能源汽車進行補貼,到2020年,全省新能源汽車年產銷將達到2萬輛。
電池網指出,新能源汽車的充電樁等相關配套設施不完善,恰恰說明了新能源汽車在東北還未受市場的認可,還不具備市場競爭力?!霸跂|北推廣新能源汽車,關鍵需要提升研發水平,解決寒冷冬季電池的損耗問題,降低新能源汽車的生產成本?!?
為完善相關基礎設施,東北多地提出了計劃。沈陽提出到2020年計劃完成1萬輛新能源汽車的推廣目標,同時建設充電站120座、充電樁7200個,但目前推進速度緩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