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逆襲的背后,是中國鋰電產業前所未有的生態協同。在材料端:貝特瑞、德方納米等企業展示納米硅基負極、固態電解質等突破性技術;在制造端:比亞迪、蜂巢能源攜AI產線亮相,推動零碳工廠標準國際化;在設備端:嘉拓智能、利元亨推出全自動產線,加速全球產能適配。
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理事長鄭宏宇在開幕式上說,“外部環境急劇變化帶來的不確定性”是大家對今年宏觀經濟環境的普遍預判。但是我們中國經濟的內生韌性正頻頻讓人感到“超預期”。一季度5.4%的增速領跑主要經濟體,其中新能源領域表現尤為亮眼——新能源汽車出口44.1萬輛,同比激增43.9%;動力電池出口達37.8GWh,同比增長21.5%,這些數據生動詮釋了"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的深刻轉變。“
固態化電池產業化“關鍵節點”有望提前到來
2015年4月8日,工信部首次將全固態電池納入新產業標準建設核心,固態電池技術密集破局,固態電池的量產已經進入倒計時。
在同期舉辦的CIBF2025先進電池前沿技術研討會上,眾多學界泰斗、產業巨頭、權威機構代表聚焦電池技術路線,破解固態電池產業化密碼。
“固態電池產業化已從技術論證邁向工程化攻堅,材料-裝備-生態協同突破將重塑全球新能源產業格局。當企業從電極材料、電解質界面到封裝工藝進行全方位創新時,實則是在構建技術壁壘,為未來市場競爭儲備籌碼?!盋IBF相負責人表示。
業內人士表示,一旦固態電池開始大規模商用,不僅可以上天,還能入海,應用場景的物理邊界被徹底打開,市場空間也會極大擴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