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這種“激進”的增速,同時暗含業界對其后續增長動力的擔憂,進入2016年,這種“突飛猛進”的動力在哪里?“政府的持續補貼,廠家產品逐步完善,產品系列增寬等因素還是動力。”只是之后,政府補貼的退坡可能成為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最大挑戰。據財政部發布的《關于2016-2020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支持政策的通知》,2017-2018年,除燃料電池車外,其余車型補助標準在2016年基礎上下降20%;2019-2020年補助標準在2016年基礎上下降40%。另一個問題是,補貼的明朗化、細則化、標準化也是關乎新能源汽車能否持續增長的關鍵因素,如果補貼細則和標準無法落實,將成為新能源車企的發展痛點之一。此外,還有消費市場的便利性痛點,“除了鼓勵消費者多使用電動車,還要在電費、停車費、過路費等方面給予優惠。”
充電樁1:1按需建設
而對于新能源汽車發展中最大阻礙之一的充電樁建設,謝向東建議,充電樁最好按需建設。“需要強調整車和充電樁的匹配性,如果充電樁沒有盈利模式,新能源汽車也沒有可持續發展后作力。”所以他建議,對于私人用車,廣州的充電設備可按照1比1的比例建設充電樁,對于公共充電樁,則要有計劃,有規劃并且長期按照客戶分布特點,在居民區、超市、大商場等地建設。
另外鋰電池廠商還要注意充電樁安裝過程中涉及單位的協調性,比如私人安裝者如何跟物業小區協調,公共充電樁安裝者如何協調停車場等,而且充電樁收費標準應該有個行業標準來規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