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澳大利亞廣播公司報道,澳動力復興公司的鋰離子電池工廠方案若正式施行,每年將出產一千兆瓦的鋰離子電池,為長途通訊、國防、政府部門供應電力。據悉,該公司將使用美國電池公司24M的專利技術,發明能夠在高溫、潮濕氣候中正常、高效運作的電池。
澳北領地政府表明現已和動力復興公司就該方案進行評論,這座鋰離子電池工廠的完工能夠為北領地發明很多的就業時機。如今,該方案還在參議中。
據報道,南澳州政府幾日前已和特斯拉公司以及法國可再生動力制造商Neoen達到協議,將在南澳州締造世界最大的鋰離子電池蓄電體系。據悉,特斯拉公司現已在美國的內華達州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鋰電池出產工廠。
就此,動力復興董事會主席麥克拉斯奇·蘇以為,達爾文的這所鋰離子電池工廠盡管規劃小,但對于小眾商場來供應可定制的鋰離子電池。別的,公司也非常重視本鄉商場,為偏遠地區的集體供應電力供應。她表明,大容量的蓄電會令北領地許多土著集體有時機享受到更為便當的服務。
格拉頓研究所動力項目經理托尼·伍德表明,在經歷過南澳大規劃停電事情以后,不斷增加的人關注上了儲蓄電池。電池在煤炭轉型到新動力的過程中扮演者非常重要的人物。他說,動力復興公司的新方案非常有意義,可是澳大利亞的電池基本上都是進口的,澳商場對電池的需要量也相對少,澳產的鋰離子電池是不是有足夠的吸引力還有待考量。
據了解,鋰離子電池也常稱為“鋰聚合物電池”是一種普通鋰離子電池的改善品,使用膠態或固態聚合物替代液態有機溶劑的可充電鋰離子電池,其安全性較好不會迸發,且能夠刻畫各種不一樣形狀的電芯,被廣泛應用于長途通訊軍事,純電動汽車和航空航天等范疇成為了如今的干流方式電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