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車展開面臨車企電企角力


北京房山在4月份投用的電動出租車充電站,車輛充電均按照工業用電標準收費,本錢比民用電價高出約60%。一些市民標明,未來建在社區、商場等公共設施周邊的充電站,如能按照民用電或更加優惠的標準收費,私家購買者的用車本錢便會大幅下降,購買電動轎車的積極性勢必會前進。
國內電動車工作展開的最大難題莫過于兩大利益集團的重新評估,一個是轎車企業陣營,另一個是電力企業陣營。“新能源車歸轎車企業研發制造,充電站建造由電力企業擔任,因而,不管在標準方面,仍是盈余方面,轎車企業和電力企業的利益平衡最為要害。”陳清泉說,能否規劃出令兩頭滿意的商業模式,并擬定出容易讓消費者承受的充電電價,是新能源車上市推廣的要害要素。
我國對電動車扶持力度最大
從世界范圍來看,現在現已進入電動車工作的企業許多。通過分析比較,陳清泉認為,比較美國、日本、德國等轎車強國,中國政府對新能源轎車的扶持力度最大。
根據國務院在4月份通過的《節能與新能源轎車工業展開規劃》,爭取到2015年,純電動轎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轎車累計產銷量抵達50萬輛,到2020年逾越500萬輛;新能源轎車、動力電池及要害零部件技術整體上抵達國際先進水平。
“現在,各級政府對電動車購買補助的力度很大,但各地對個人購買電動車的優惠政策遲遲沒有出臺,一同,商場上還彌散著一種絕望心境,認為電動車技術還不老到。”陳清泉說,現在國內一些企業現已研發出了能夠續航400公里左右的鋰電池,一項項技術打破疊加起來,將會構成電動車的整體質量保證。
警惕高新技術工業空心化
在分析我國新式工業展開過程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時,全國政協常委、科教文衛體委員會主任徐冠華認為,我國現在新式工業展開仍短少中心技術,工業展開有空心化的危險。在技術準備短少的情況下,許多企業重走低水平組裝加工路途,匆忙擴展產能,質量低本錢高,不能構成有用的商場比賽才干。
現在,我國新式工業展開有同質化趨勢,已構成新一輪技術重復引入、布局相同和低水平比賽,帶來了工業短少比賽力和產能過剩的隱患。
徐冠華直言,一些工作工業化鏈條缺失,構成高技術工業位于價值鏈的低端。中心技術短少,使得工業展開有空心化的危險,不能構成有用的商場比賽才干。同一工作里科技資源渙散,中心和當地企業運用商場力氣完結有用布局的才干短少,約束了資源充沛運用,也不利于構成規劃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