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好高騖遠!汽車電動化是漫長的過程


最近,在世界汽車研究會第25次例會上,上海交通大學汽車工程研究院院長許敏教授指出:“當前,從某種角度來說,純電動汽車并不比燃油汽車更環保。廢舊電池處理問題應當引起重視。電池是電動汽車發展的瓶頸。電池技術沒有突破,電動汽車很難快速發展。汽車電動化是一個緩慢發展的過程。”
汽車動力電池污染問題值得關注
許敏說:“廢舊電池所含的鉛、汞、鎘等重金屬有害物質進入人體,長期積蓄,難以排出,損害人體健康。20克的鋰電池可使1平方公里土地污染50 年之久,那是非常嚴重的。”
他指出,數據顯示,2020年,國內電動汽車動力電池累計報廢量將有12萬噸至17萬噸。如果這些報廢的汽車動力電池處理不當,就會造成巨大污染。
處理廢舊電池的程序很復雜,成本很高,責任主體也還不清楚。許敏透露:山東、河南等地大量低速電動汽車的廢舊低級電池被扔在野外,已經造成嚴重污染。如果國內大量電動汽車投入運行,那么,解決廢舊電池污染問題就是當務之急。
電動汽車發展中的難關有待突破
汽車動力電池能量密度低、充電時間長、制造成本高和安全隱患等問題都亟待解決。
許敏認為,在這些問題得到突破性解決之前,如果大面積推廣電動汽車,風險很大。
如果電池技術難關沒有突破,電動汽車就很難快速發展。許敏覺得,目前,電動汽車發展依然全靠政策推動,電池技術難關并沒有突破。他表示:“我也希望電動汽車能夠發展起來,但必須有實實在在的技術支撐才行。電池技術難關不突破,怎么倡導發展電動汽車發展都是空談。”
2016年,中國生產的2800多萬輛汽車中僅有50萬輛電動汽車。這些電動汽車中相當一部分是電動客車。
許敏說:“燃油汽車肯定會退出歷史舞臺,汽車電動化是必須趨勢。但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不能好高騖遠。”
內燃機應當簡化
各國頒布的汽車油耗限值法規越來越嚴格,迫使燃油汽車的燃油消耗越來越低。
中國將采用更加嚴苛的汽車排放測試辦法,更加貼近汽車的行駛實際,這將進一步迫使燃油汽車降低污染物排放。
內燃發動機本身正朝著熱效率更高、排放更清潔、動力性更好的方向持續改進。許敏認為,內燃機還有大量可以革新的東西;隨著汽車電動化不斷深入,內燃機也越來越高效、越來越簡單。
各種新概念的發動機涌現。許敏認為,內燃機一直沒有大的結構性改變,而且越做越貴、越做越重。而如果汽車實現電氣化,內燃機就能做得很簡單。他說:“內燃發動機當初只是為一個點設計的,后來增加了很多功能,越做越復雜。現在,我們應當簡化內燃機,讓它做到效率最高、排放最低就行了;其他功能靠電機來調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