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克電池的“保殼”之路


鋰電世界 中國比克電池股份有限公司(CBAK. NASDAQ,簡稱比克電池)是我國第一批鋰離子電池生產企業,第一家登陸美國納斯達克交易所的鋰電企業,與東莞新能源科技(ATL)、比亞迪、天津力神并稱中國鋰電池“四巨頭”。然而這家曾經無限風光的企業,而今面臨著連續巨額虧損、天津工廠大部分產能閑置等諸多困境。
比克電池“保殼”之路
美國納斯達克交易所采用了財務退市標準和市場化退市標準,其中有一條若上市公司最低報買價連續30天低于1美元,納斯達克交易所將對該公司發出警告,若180天內股價未能連續10個交易日內達到1美元/股及以上,將被宣布停止股票交易。
比克電池曾于2011年10月24日因股價連續低于1美元收到納斯達克交易所的退市警告,后來憑借2012財年一季度財務好轉、獲得中興手機100萬聚合物電池及TCL300萬方形電池等多方面利好消息,公司才勉強保住上市資格。
可好景不長,僅在1個多月之后,公司再次接到退市的警告函,如果2012年11月21日前未能連續10個交易日內達到1美元/股及以上,將退出納斯達克交易市場。在接到警告信后,比克電池故技重施,發布了向華晨汽車供應大功率電池、與AC Propulsion簽訂于2012年底完成50萬單位電池供應合同、向一汽-大眾汽車供應鋰電池等利好消息,無奈公司積重難返,股價一直徘徊在0.35-0.70美元/股。
在臨近摘牌的大限前,比克電池于10月26日宣布該公司將進行5:1合股計劃,股價回到2美元/股以上以維持交易所掛牌交易的資格。
比克電池為了“保殼”,每年需要支出納斯達克年費、會計師審核費、律師費、投資者關系維護費等各種費用至少在100萬美元以上,這對于虧損泥潭中的比克電池不是一筆小數目開支。比克電池為何愿意花高價“保殼”呢?
比克電池“保殼”的3大積極作用比克電池成功保住美國納斯達克交易所上市資格,將給公司帶來一系列的積極影響。
首先,緩解公司緊張的資金鏈。公司從2008年至2011年已經連續4年虧損,合計金額達到7925萬美元,2012年前三季度的虧損金額更是達到4505萬美元;與此同時,公司的負債卻保持較高水平,最新一期的財報顯示公司總體負債率為71.54%,遠高于行業62%的平均水平,總負債高達3.40億美元,其中短期負債1.40億美元,應付賬款1.18億美元。如果算上公司通過信托公司募集的資金,公司的實際負債率高達80%以上,可見目前公司的資金緊張程度。
比克電池納斯達克上市公司的招牌,可以提高公司的銀行授信額度以及減輕供應商對公司資金擔憂,也可以通過資本市場擇機融資,對于公司緊張的資金鏈而言無疑是雪中送炭。
其次,有助于穩定公司管理層。比克電池公司上至首席財務官下至普通員工的流動性一直比較頻繁,為了不影響公司正常生產,公司規定員工辭職需要一系列繁瑣的手續,并且需要排隊等候批準。另外,員工上月的工資,當月只發一部分,剩余第二個月再發。
比克電池保住納斯達克上市資格,一方面給現有管理人員傳遞公司健康穩定的信號;而另一方面吸納優秀人才的競爭力也有所提升。這對于想要東山再起的比克電池,提供了人才儲備。
最后,公司有望奪回市場份額。在資金緊張、人才流失等一系列不利因素的影響下,比克電池前三個季報的累積營業收入為1.51億美元,同比下降3.81%,遠低于鋰電池行業15%以上的增長速度;尤其公司在2012年第二個財季,營收為3278萬美元,同比下滑29.82%。
比克電池在成功保殼之后,高工鋰電產業研究所認為,一年之內,公司將通過資本市場融資。這既給公司渠道建設提供足夠的資金,也扭轉下游客戶對其經營持續不強的印象,從而贏得客戶的信賴,獲得更多訂單。
“比克”的命題比克電池雖然保住了納斯達克上市公司的資格,但是未來之路仍然布滿荊棘。比克電池的發展困境也是中國鋰電行業發展的縮影,往高端走,品質與日韓大型鋰電企業有差距;在中低端市場,價格競爭無序,最終虧本賺吆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