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部首個合格企業超標 三年蓄電池行業整治功虧一潰


鋰電世界 近日,有江蘇省宿遷市沭陽縣徐莊村村民投訴,反映沭陽開發區內的浙江天能電池集團沭陽基地存在嚴重鉛污染現象,并可能危及周邊群眾健康。
記者在深入當地采訪后了解到,天能電池沭陽基地存在著環保審批產能與實際產能、實際運行工藝產生鉛排放量與環保審批鉛排放總量存在嚴重不符等問題。
環境保護部于今年1月公布了第一批符合環保法律法規要求的鉛蓄電池和再生鉛企業名單,作為天能電池沭陽基地的浙江天能電池(江蘇)有限公司、浙江天能電池江蘇新能源有限公司位于這份名單之中,環境保護部“紅名單”上榜企業卻污染嚴重。
工人自述:血鉛超標的人太多了
沭陽縣位于江蘇省北部,自2005年開始,浙江天能集團下屬的浙江天能電池(江蘇)有限公司、浙江天能電池江蘇新能源有限公司、天能集團江蘇特種電源有限公司(以下統稱“天能公司”)相繼在沭陽經濟開發區內落戶。
徐莊村是位于天能公司附近的一個村子。“我們村里的空氣里都有鉛,以前村里檢測地下水,發現鉛也超標。”一位姓高的大媽向記者介紹說,因為經濟原因,當地人很少有主動去醫院檢查血鉛是否存在超標的情況,而家長主動帶小孩去醫院進行血鉛檢測的就更少了。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當地人很少到天能公司打工,在廠子里打工的很多是外地人。徐莊村的村民們告訴記者,因為工人一旦被檢測出血鉛超標,廠子(天能公司)便會立即將他們辭退回家。
在徐莊村采訪時,記者見到了一位30歲左右姓王的本村婦女,她曾在天能公司上過幾個月班,后來因為血鉛超標便一直辭職在家。這位王姓婦女告訴記者,她于2012年三四月左右進入天能公司工作,到2012年8月,她自行到醫院進行血鉛檢查時,發現血液中鉛含量已經超標,達到約300微克/升的水平。
記者了解到,按照國際血鉛診斷標準,血液中鉛含量超過100毫克/升即為鉛中毒,而在250~449微克/升之間即為鉛中度中毒。
記者隨后在沭城鎮徐怵村衛生室采訪時,遇到了一位目前正在天能公司的工人。這位工人向記者介紹說,他在天能公司打工大概有1年時間,前幾天自已到醫院進行血鉛檢測,今天剛剛拿到檢測報告。而檢測結果顯示,其血鉛濃度高達519微克/升,已經嚴重超標,達到了重度中毒水平。
但是,讓記者感到驚詫的是,這位工人對于這一結果并不吃驚。
“拿著化驗單,找部門主任簽字,然后就可以在廠內輸液3天進行排鉛,然后還可以休息4天。在這7天中,廠里還每天給發30元的補助,之后還可以繼續上班。”這位工人如此“淡定”地告訴記者。
記者發現,這位工人和之前那位因血鉛超標而辭職的王姓婦女一樣,對血鉛超標的嚴重性并沒有清晰的認識。在他們看來,“廠子里超鉛的人太多了”,自己并不是一個個例。
而在輸液3天進行排鉛之后,這些人血鉛是否還超標,企業便不再進行檢查。
在天能公司一家企業的廠區門口,記者遇到了一位正在等待班車的中年大姐,這位大姐說起工作環境,不停地說臟,“一天都要洗兩次澡,即使這樣,身上還全是黑色的。”
記者先后走訪了沭陽縣協和醫院、沭陽縣婦幼保健院和沭陽人民醫院。在3月13日下午,記者拿到了3份血鉛報告,分別為一位48歲女性(血鉛濃度為375.36微克/升)、一位25歲男性(血鉛濃度為220.71微克/升)、一位28歲的男性(血鉛濃度為289.07微克/升),按照有關標準,3人都存在血鉛超標的狀況。
記者調查:實際產能和鉛排放總量均超標
2009年以來,湖南、廣東、安徽、浙江等地相繼發生一系列血鉛超標事件。2011年5月,環境保護部等9部委聯合下發了《關于加強鉛蓄電池及再生鉛行業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掀起了全國性的針對鉛酸蓄電池行業的環保大整頓。
數據顯示,2011年,這場鉛酸蓄電池行業的全國大整頓共排查鉛蓄電池企業1962家(其中再生鉛企業184家)、取締關閉736家、停產整治565家、停業284家。此外,全國26個省(區、市)環保部門還上收了鉛蓄電池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審批權限。
2012年6月,江蘇省對全省13個省轄市開展重金屬污染防治和化工園區專項執法檢查。執法人員在檢查中發現,鉛蓄電池企業存在著環保審批產能與實際產能、實際運行工藝產生的鉛排放量與環保審批鉛排放總量嚴重不符等情況。
在那次“肅鉛行動”中,浙江天能電池(江蘇)有限公司、浙江天能電池江蘇新能源有限公司被勒令停產,其停產整改內容是搬遷衛生防護距離范圍內的職工公寓。
天能電池沭陽廠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目前企業產能為250萬KVAh,與環保部公布的符合環境法律法規要求的鉛蓄電池和再生鉛企業名單(第一批)中,企業上報產能完全一致。
記者從沭陽縣環保局了解到,以2007年污染物排放量為基數計算,浙江天能電池(江蘇)有限公司的鉛排放總量為66.3千克/年。此后,隨著二期、三期項目相繼建成投產,天能集團產能一直在持續增加,但是國家允許的鉛排放總量一直為66.3千克/年,并未有增加。
然而,天能電池沭陽基地的實際產能和鉛排放總量卻都超過了標準。
目前,天能公司成為國內頗具規模的動力電池制造企業,電動車用蓄電池年產量達2700萬只、產能390萬KVAh,其產銷量居全國同行業首位,市場占有率達到52%。
記者在天能廠區采訪時看到,整個充電車間有10多條充電生產線,每條生產線有60個充電架,按照行業標準計算,每天生產的蓄電池至少在10萬只以上。
記者采訪到的一位環保專家經計算后認為,以鉛蓄電池企業的普遍水平,按照國家清潔生產標準要求,執行0.50mg/m3的排放標準,天能電池在沭陽基地的實際產能所產生的鉛排放總量規模至少在1.5噸/年左右,已超過了審批排放量66.3千克/年的22倍多。
因此,天能公司存在環保審批產能與實際產能、實際運行工藝產生的鉛排放量與環保審批鉛排放總量嚴重不符等情況。這一點在江蘇省環保廳的執法檢查中也得到了印證。
記者在天能電池廠區采訪時看到,廠區內的環境狀況不容樂觀。在鉛粉線、分片刷片、稱片等工序中,作業環境都存在著鉛粉塵污染。一位正在作業的工人將他戴著的口罩取下后,記者發現口罩內積存著大量的黑色鉛粉。同時,地面上也有大量含鉛粉塵。
在外化成車間內,刺鼻的酸氣撲鼻而來。水泥地面上有裂縫,大量含酸廢水流淌在地上,一位工人正在用清水沖刷廢酸水。但是可想而知,依然會有大量酸水直接滲漏到地下,對土壤造成嚴重污染。
2011年,蓄電池標桿企業上海江森自控就因為超產能生產造成了康橋兒童血鉛超標事件,被上海市環保局責令停產。按照專家測算,天能電池公司沭陽廠區產能總量超標嚴重,發生血鉛超標事件也就不足為奇了。
專家告誡:重金屬污染超環境容量應搬遷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近年來發生的一系列血鉛事件中,有些肇事者恰恰是做到達標排放的企業。
2010年3月,四川省隆昌縣發生了近百名兒童血鉛超標的污染事件,當地唯一一家制鉛企業——隆昌忠義合金有限公司被懷疑為污染源。但在幾個月前,隆昌縣環保局對這家企業進行了重金屬污染專項檢查,檢測結果表明,各項污染物排放均未超過規定的限值。
在2010年發生的陜西鳳翔兒童血鉛超標事件中,東嶺冶煉公司和萬洋、金利公司被認為是造成當地兒童血鉛超標的主要責任者。但檢測數據顯示,東嶺冶煉公司排放的廢水、廢氣、廢渣符合國家相關標準,周邊土壤鉛含量也符合國家土壤環境質量標準。
對此,記者采訪的一位業內專家分析認為,除了污染物超標排放外,導致血鉛超標事件發生的另一個主要原因是鉛蓄電池生產企業實際產能嚴重超過審批總量,導致涉鉛企業排污總量超過區域環境容量。
這位專家指出,即使當地所有涉鉛企業排污都達到了國家標準,如果排污總量巨大,仍會造成當地環境質量標準超標。同時還必須考慮到鉛等重金屬污染長時間的富集作用。
“因此,審批一個項目或評估一個企業,除了檢測企業是否達到污染物排放標準,還要考慮當地的環境總容量和環境質量標準。對于產能、總量超標企業應嚴厲查處,避免讓超量的產能成為血鉛超標的‘定時炸彈’。”這位專家如此告誡。
業內專家還告訴記者,重金屬比較特殊,可以在自然環境的各環節間轉移富積,不會降解、不會消失。從某種意義上說,一旦重金屬污染排放企業所在區域污染富集達到自然環境容量,就應考慮轉產或搬遷。
“因此,地方政府應該科學制定區域涉鉛等重金屬產業發展規劃,根據區域資源稟賦和環境容量確定生產發展規模,才能解決鉛污染問題。”這位專家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