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新能源汽車方面的投入正在呈擴張狀態


鋰電世界 以生產奇瑞汽車著稱的安徽蕪湖近日落戶了一項投資2億的新能源汽車銷售及充電設施建設項目,而廣西也剛剛提出了2015年至2020年的推廣應用目標和一系列財政扶持政策,陜西則要打造國內知名、規模最大的新能源汽車產銷基地。各地新能源汽車方面的投入正在呈擴張狀態。
江蘇萬幫金之星車業集團與蕪湖金璽實業有限公司的 “新能源汽車銷售及充電設施建設”項目日前落戶蕪湖市,在全省首創整車銷售、充電樁建設、充電網絡服務平臺、汽車租賃“四位一體”的新能源汽車推廣模式。該項目一期投資2億元,將建設新能源汽車展廳3座、充電樁3000個至5000個。據介紹,此次雙方合作將進一步拓寬蕪湖新能源汽車銷售品牌。
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印發的關于加快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的實施意見,提出了2015年至2020年的推廣應用目標和一系列財政扶持政策。 按照推廣應用目標,今年在公交、出租、公務、市政、郵政等領域開展推廣使用新能源汽車示范運營,廣西壯族自治區級、市級政府機關及公共機構購買的新能源汽車占當年配備更新車輛總量的比例不低于30%。全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數量為500輛,其中純電動乘用車200輛、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150輛、純電動客車50輛、插電式混合動力客車50輛、純電動專用車50輛。
2016年,全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數量為1000輛,其中純電動乘用車500輛、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300輛、純電動客車50輛、插電式混合動力客車60輛、純電動專用車70輛、燃料電池汽車20輛。2017年,全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數量為2000輛,其中純電動乘用車1000輛、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600輛、純電動客車100輛、插電式混合動力客車150輛、純電動專用車100輛、燃料電池汽車50輛。
意見要求,各市可以根據當地新能源汽車發展需要,按照國家購車補貼標準的一定比例對消費者給予購車補貼,具體補貼標準和補貼辦法由各市人民政府確定。自治區對各市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實行“以獎代補”政策,按照各市推廣應用中實際發放補貼資金的40%,對各市進行獎勵。同時,各市結合實際,制定切實可行的充換電設施建設費用補貼標準,對充換電設施建設費用給予財政補貼。此外,電動君獲悉,廣西壯族自治區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研發的新產品,列入國家《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應用工程推薦車型目錄》的,對每款車型,自治區財政給予50萬元的一次性獎勵。
陜西更不示弱。6月13日上午,陜汽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與湖南泰達企業管理有限公司在西安簽署合作協議,雙方將在陜汽通家公司基礎上增資擴股,打造國內知名、規模最大的新能源汽車產銷基地。
簽約儀式由陜汽控股副總經理、陜汽實業總經理王延宏主持。儀式上,在陜西省副省長姜鋒,陜西省政府副秘書長張宗科,陜西省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黨委書記孫安會,寶雞市市長錢引安,寶雞市委常委、副市長方紅衛以及王延宏的共同見證下,陜汽控股總經理兼陜汽實業董事長袁宏明、寶雞市副市長王琳、湖南泰達企業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蘇金河分別代表陜汽實業、寶雞高新汽車工業園發展有限公司、湖南泰達簽署了合作協議。
袁宏明在簽約現場介紹,合資公司將在原陜汽通家公司基礎上通過增資擴股進行組建,泰達公司以現金方式對通家公司進行增資,增資后持股比例為75%,通家公司原股東方——陜西汽車實業有限公司、寶雞高新汽車工業園發展有限公司合計持股比例變更為25%。增資擴股完成后,合資公司計劃在5年內投資50億元,全面推動新能源汽車的研發、生產、銷售,力爭在2015年實現電動汽車產銷3000輛,銷售收入突破5億元,2016年實現電動汽車產銷25000輛,銷售收入突破50億元,到2020年實現電動汽車產銷10萬輛,銷售收入突破2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