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交通工具市場分析


鋰電世界 一、2011年和2012年市場發展現狀
中國在消費類電子產品用鋰離子電池方面,2012年以36.22%的市場需求增速超過了全球29.36%的水平,而另外兩大市場的需求增速則均以較大幅度落后。真鋰研究認為,電動交通工具鋰離子電池市場需求增長動力不足的主要原因是中國電動汽車的發展明顯不如預期,而在工業&儲能的各個細分領域中國企業的市場份額還都相對較低。當然,這從另一方面也說明中國動力鋰離子電池產業有更廣闊的成長空間。
2012年全球電動交通工具市場對鋰離子電池的需求總量是590.77萬kWh,雖然占比還僅是15.48%,但年增速高達101.95%,是三大市場中最高的。在中國市場,電動交通工具對鋰離子電池的需求量為155.91萬kWh,占比23.55%,明顯高于全球;不過,僅較2011年增長62.88%,增速明顯低于全球。造成這種狀況的主要原因有:①2012年全球的電動汽車市場發展比中國好得多;②中國電動自行車市場對鋰離子電池需求的發展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這里的電動自行車包括有腳踏板的電動助力車以及沒有腳踏板的純電動自行車,中國市場一般是前者。
關于低速電動汽車的定義,目前全球還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就是中國政府自己出的管理政策中也有不一致。這里,真鋰研究按照中國工信部2012年06月28日發布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年)》的相關規定來分類。該規劃把電動汽車的最高時速定在≥100km/h,據此,真鋰研究將最高時速<100km/h的電動四輪乘用車、電動四輪輕型貨車等定義為低速電動汽車;時速<100km/h的電動客車、大中型電動貨車等不在低速電動汽車之列,劃為大型電動汽車。
2012年中國低速電動汽車市場共消耗鋰離子電池16萬kWh,是2011年的4倍。其中,新增鋰電版低速電動汽車約1萬輛,不到全部低速電動汽車總銷量的5%,對鋰離子電池的需求量約10萬kWh;為試驗換電模式而采購的鋰離子電池(主要是康迪和中航鋰電在杭州的試運營活動),以及傳統鉛酸電池版低速電動汽車的電池更換,消耗了約6萬kWh的鋰離子電池。
在中國電動交通工具市場中,電動自行車用鋰離子電池銷量為83.16萬kWh,占比高達53.34%,一枝獨秀,這是與全球市場最大的不同之處。其中,新增的鋰電版電動自行車對鋰離子電池的需求量為67.20萬kWh(約160萬組);而舊的電動自行車的電源更換所需的鋰離子電池為15.96萬kWh(約38萬組),電動自行車換電市場正在快速發展成為一個令人關注的市場。
2012年中國電動三輪車市場銷量高達900萬輛,已成為一個不可忽視的巨大產業。其中內銷約700萬輛,外銷約200萬輛。目前,這個市場也已經開始試用鋰離子電池,2012年約消耗2.52萬kWh,用量還非常少。
包括電動乘用車和大型電動汽車等在內的電動汽車市場,中國市場2012年的發展不盡人意,共消耗鋰離子電池42.01萬kWh,占比僅為26.95%;橫向對比看,僅為全球電動汽車用鋰離子電池總銷量的12.92%。而全球電動交通工具市場中,電動汽車用鋰離子電池占整個電動交通工具用鋰離子電池的比重高達55.05%。這也是中國市場與全球市場最大的不同之處。真鋰研究認為,在眼前這個發展階段,中國政府是全力推動以電動汽車為代表的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還是同時也適當關注下電動自行車、電動三輪車乃至低速電動汽車的發展,值得商榷。
真鋰研究認為,電動汽車的技術含量很高,不僅要求有很高的汽車技術,還要有很高的電池、電機和電控技術,更要有很高的系統集成技術。以一汽、東風、上汽等為代表的中國車企雖然體量很大,但技術能力無疑較國際汽車巨頭(豐田、日產、通用等)還有明顯差距;同時,以比亞迪、天津力神、ATL、比克等為代表的中國動力鋰離子電池企業的技術水平較AESC、LG化學、松下等也有明顯差距。就算是中國政府推出相關政策來極力保護,這種差距短期內也很難追趕。
中國鋰離子電池企業更應該瞄準電動自行車、電動三輪車、低速電動汽車這樣的對電池價格要求敏感但對電池技術暫時還并沒有很高要求的細分市場,以替代鉛酸電池為目標。實際上,并非AESC(日產與NEC合資企業)等領先企業看不上電動三輪車、低速電動汽車這樣的低速電動車市場,而是苦于沒有這些市場可供開拓,因為這些市場的產品供應目前基本上都壟斷在中國企業手中。最近市場傳出消息,日本初創型企業ElecTrike公司現階段推向市場的電動三輪車產品還非常少,一年也就幾百輛,但AESC已經迫不及待地要和香港中聚搶這個單子。這就足以說明。
從電池的技術層面看,電動自行車→電動三路車→低速電動汽車→電動汽車,技術上是一個逐步遞進的關系。從電動自行車市場開始入手,有利于企業積累技術能力和應用經驗,更重要的是積累對市場的認知。這一點對于車企來說同樣如此。豐田、本田、寶馬、奔馳、克萊斯勒等車企巨頭都在同時開發微型汽車(實際上也屬于低速汽車)、三輪車甚至是摩托車產品,中國車企為什么就不可以這么做呢。真鋰研究認為,“逐步推進”應是中國交通工具電動化的必由之路。
二、2013年~2017年市場發展預測
真鋰研究對2013~2017年中國電動交通工具用鋰離子電池市場預測見表3。真鋰研究預測到2014年,中國電動交通工具市場用鋰離子電池需求總量就將基本趕上消費類電子產品市場,這比之前的預測有所提前。主要原因是真鋰研究之前尚未考慮到換電市場所產生的巨大市場需求。目前在電動交通工具的各個主要細分市場,更換電池所產生的市場需求都在蓬勃發展,占比在逐漸提高。
全球與中國的電動自行車市場都已基本飽和,預計2017年全球電動自行車市場銷量約3,500萬輛,其中中國市場約2,500萬輛。2012年中國市場共銷售鋰電版電動自行車約160萬輛,預計2013年將達到300萬輛,到2017年會達到2,500萬輛。真鋰研究與鋰電世界的聯合調查表明,2013年上半年僅天津一地就實現了鋰電版電動自行車60萬輛的銷量,以過去幾年天津的產銷量約占全國40%的比重來看,2013年實現300萬輛的銷量基本上不成問題。
在電動自行車市場,鋰離子電池正在規模化取代鉛酸電池。真鋰研究預計,無論是全球還是中國,今后幾年該市場的鋰離子電池用量將會以90%~100%的年增速成長,到2016年基本完成替代鉛酸電池的過程。全球電動自行車產能90%以上集中在中國,這一狀況即使未來多年內也很難改變。預計到2017年中國電動自行車對鋰離子電池的需求量將高達1,637.76萬kWh,是2012年的19.69倍;不過,其占整個中國電動交通工具用鋰離子電池需求總量的比重將降到25.06%。
電動自行車用鋰離子電池的大降價,直接帶動了電動三輪車領域鋰離子電池市場銷量的快速增長,預計未來5年內該市場也將出現鋰離子電池快速取代鉛酸電池的情況。2012年中國市場大約銷售了3.5萬輛電動三輪車用鋰離子電池(含新增車輛用電池及舊車改裝用電池)。真鋰研究預計,2013年將會有15萬輛電動三輪車使用鋰離子電池,而到2017年將會達到540萬輛,年均復合增長率將高達驚人的174.95%。目前全球電動三輪車產能95%以上集中在中國,預計未來5年內仍將保持在90%以上的高比例。據此,真鋰研究預計2017年該市場所需的鋰離子電池將高達800.10萬kWh,是2012年的數百倍。
對于低速電動汽車,真鋰研究認為,中國政府將會逐步采取措施支持其中低速電動乘用車的發展,這對中國鋰電版低速電動汽車事業是個利好消息。如果這樣,中國政府制定的到2015年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到100萬輛的目標就有可能實現。考慮到政策的出臺及起作用需要時間,預計2014年開始中國鋰電版低速電動汽車的發展將會迎來一個高速增長期,到2017年將市場銷量將達到60萬輛。相對應,該市場所需的鋰離子電池到2017年將高達1,352.83萬kWh,在中國整個電動交通工具市場中僅次于電動自行車市場,年均復合增長率高達142.90%,是最值得期待的一個市場。
真鋰研究認為,中國的電動汽車市場是一個政府主導并推動的市場。毋庸置疑,中國政府為改善環境,會傾盡全力推動電動汽車市場發展。2013年09月17日,在業界翹首企盼了半年之后,2013年~2015年購買新能源汽車給與補貼標準正式出臺。不可否認,新的補貼政策較之原來的補貼政策,在很多方面有了大幅度的進步,如直接補貼給消費者而不是補貼給車企、補貼款的發放也少了地方政府這一道環節,等等。這也表明了中國政府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事業的決心。
基于此,真鋰研究預測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市場會在2014年之后開始發力,大致會保持每年翻一番的增速,與全球基本同步。到2017年中國市場電動汽車銷量將會達到21萬輛,其中電動乘用車約17萬輛,其他電動汽車約4萬輛。考慮到今后幾年車企和電池企業將會致力于解決消費者“里程焦慮”問題,因此,單位車輛的電池組容量毫無疑問將會持續增加。
預計中國電動乘用車市場的鋰離子電池用量將會從2012年的平均27kWh/輛增加到2017年的43.48kWh,中國電動客車市場的的鋰離子電池用量則將會從2012年的平均180kWh/輛增加到2017年的290kWh。這樣,到2017年中國電動汽車市場對鋰離子電池的需求量將高達2,352.47萬kWh,年均復合增長率123.68%,僅次于低速電動汽車市場。
其中,摩托車的電動化也會對鋰離子電池形成較大需求,現階段真鋰研究尚未統計到這一塊,未來將會逐步將之加入。在沒有計算電動摩托車的情況下,綜之,到2017年,中國電動交通工具市場對鋰離子電池的需求總量將高達6,534.20萬kWh,是消費類電子產品市場的4.57倍。可以說,這個市場承載這未來幾年鋰離子電池產業發展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