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速電動汽車將走向何方?


鋰電世界 關于低速電動汽車的爭論一直都沒有停息過,它到底能不能算作新能源汽車,到底應該按照何種標準進行管理,這些問題被多次拿到行業論壇上進行專題討論,在官方還沒有任何定論之時,低速電動車的市場規模已經發展到不容忽視。公開資料顯示,2015年低速電動車累計銷量達到60多萬輛,相比2014年同比增長50%,預計2016年能夠達到100萬輛規模。
早在2014年,工業和信息化部就組織到低速電動車大省——山東,進行專題調研,對低速電動汽車進一步摸底,了解真實的發展情況,為制定相關政策提供論據,而這次調研也被看作是一直處于灰色地帶的低速電動車“轉正”的前奏。不過,由于管理層面各方意見不能達成統一,行業規范管理標準也就遲遲沒有出臺。
這項工作在近日取得了很大進展,工信部日前公開的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建議答復顯示,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展改革委、科技部、公安部、交通運輸部向國務院上報的《關于低速電動車管理有關問題的請示》,提出了“升級一批、規范一批、淘汰一批”的工作思路,國務院領導已批示同意。下一步,工信部將繼續與有關部委加強溝通協調,加快出臺相關管理措施,推進低速電動車規范化管理。
存在即合理。在沒有任何補貼支持的環境下,低速電動的快速發展正是由于其滿足了部分特定的出行需求。不過,需要注意的是,無序發展的行業存在的問題隱患,比如生產企業未經許可進行生產,產品普遍安全性能低、質量差,駕駛人及車輛大多無證無照,給道路交通安全帶來嚴峻挑戰,大量使用鉛酸電池存在環境污染隱患。可以看出,對于低速電動車的管理,不僅僅是生產許可、產品品質上的管理,更涉及上牌、路權、保險、駕駛者資格等多方面,牽扯的部門眾多,具體管理措施何時能出臺還沒有定論,不過可以肯定的是,不論是升級一批、規范一批,還是淘汰一批,都明確了未來這一行業的管理更加嚴格,標準也更高。
比如“升級一批”,是說對于那些已經達到常規純電動乘用車各項要求的低速電動車生產企業,支持其按照新建純電動乘用車企業管理規定,升級為常規純電動乘用車生產企業,引導低速電動車產業升級轉型。具體標準就是根據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發布的《新建純電動乘用車企業管理規定》(第27號令)。這一管理規定中的要求之嚴格,對于想要升級轉正的低速電動車企業來說并非易事。而“規范一批”和“淘汰一批”則說明,對于那些生產技術不達標、質量不過關的低速電動車的“濫竽充數”企業,未來將被整個行業洗牌。
“升級一批、規范一批、淘汰一批”所針對的都是生產企業,而低速電動車行業要規范健康發展,對駕駛者的管理也不容忽視。經常在路上見到掛著“老年代步車”或者“城市觀光車”牌子的低速電動車,駕駛者男女老少皆有,由于低速電動車不用上牌,那么駕駛者是否有駕照就更沒人管了。
一些開著低速電動車的人也絲毫沒有把自己當成在駕駛機動車,還是按照騎自行車最多是電動自行車的方法,走在路上想停就停、想拐就拐,光是在旁邊看著就覺得挺危險,也讓本來就擁堵的交通再添不暢。要想讓低速電動車行業健康發展,對企業的管理固然重要,對駕駛者的培訓也必不可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