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我國博弈:協作、降伏仍是被降伏?


我國傳統動力轎車在世界轎車品牌的夾縫中份額下降、認同度低,現在產能過剩又帶來新的危機。所以,技能起點較高的我國新動力轎車,就承載著太多“彎道超車”的期望。
不過,就在近來,位于上海聯通松江營業廳的首個特斯拉充電樁完工。這是繼成都之后,我國聯通與美國特斯拉轎車公司在充電設備建造協作的再次落地。這意味著,雖然閱歷頗多曲折,但特斯拉已長驅直入我國。這讓許多期望通過新動力轎車異軍突起的我國轎車人艷羨不已。由于此前,我國新動力轎車人發出“比亞迪分分鐘造出特斯拉”的隔空叫陣,中美電動車互掐現已開始。
比亞迪與特斯拉猶如高手對弈,旗鼓相當。比方,特斯拉從高端奢華定位上壓上一頭,比亞迪則在大眾化低端起步和電動大巴兩面包圍;特斯拉鐘情于超跑純電動攻其一點,比亞迪則在電動混動雙驅雙模中高端轎車越野全線布局四面開花;特斯拉聲稱研制中檔賤價電動車,比亞迪就讓混合動力秦高調上市;特斯拉在我國23個城市建超級充電站,比亞迪則將在本年年底推出混合動力SU V唐;特斯拉放出風聲新車M odelX行將上市,比亞迪則透露了唐、漢、明三款混合動力新車梯次推出方案。
不知特斯拉無意間在我國撞上了對手,仍是因特斯拉的影響讓比亞迪“小世界”爆發,自從特斯拉進入我國,比亞迪新車上市發布緊鑼密鼓,節奏顯著加速。
其實,特斯拉想在我國久遠展開,一直繞不過比亞迪。由于如果在我國合資建廠,特斯拉既可提升產能,又可降低成本,還不用投入過多資源,但這一抱負協作伙伴非比亞迪莫屬。不然與比亞迪之外的企業協作,特斯拉必定耗費巨大。不過,落花有意流水無情,比亞迪對此好像無動于衷。
當特斯拉面向世界一切企業敞開專利時,比亞迪置之不理;當特斯拉聲言在必定條件下將在我國本鄉尋覓協作伙伴合資建廠,比亞迪默不作聲,悶頭研制自己的產品,同時在本年1-9月賣出秦9000多臺,僅上海一個城市的訂銷量就超越4000臺,穩居國內新動力轎車銷量冠軍。
實際上,比亞迪并非不肯與人協作。此前的2010年,他們就與戴姆勒合資成立了騰勢電動車品牌,比亞迪出新動力技能,戴姆勒出轎車設計制作工藝。這是我國轎車歷史上第一次、也是僅有一次中方出技能的合資。而跟著騰勢電動車在國內上市,協作取得初步成功。
特斯拉高歌猛進,比亞迪風生水起。不過,就在兩邊博弈相持不下之時,呈現了打破雙峰并峙旗鼓相當的局勢:9月22日,戴姆勒兜售其所持有的特斯拉4%的股份。這一音訊導致當天特斯拉股價跌落3%。筆者看來,戴姆勒的兜售,必定程度上由于比亞迪。比亞迪已把握了電池、電機和電控核心技能,其研制的磷酸鐵鋰電池無論是能量密度、安全性仍是使用壽命都到達了業內領先水平。戴姆勒有這樣一個協作伙伴現已滿足。為此,戴姆勒另眼相看的情緒愛憎分明。
比亞迪現在順風順水,在鐘情于新動力車型研制推出的同時,本年先后推出轎車G5和具有2.0L渦輪增壓動力的7座SU V車型S7,與新動力展開互相呼應,危險共擔。而特斯拉方面最近則許多不順:原本定于2013年上市的特斯拉新車M odelX被延遲到2015年下半年,聽說要通過測驗尋求完美;兜售股份事情之后,參加天貓電商出售的18輛特斯拉被美國總部叫停。有分析人士以為,一般消費者需求預訂5-6個月才能拿到的車,但特斯拉在天貓竟然一次拿出18輛車,是否有消化庫存之嫌,更有人據此得出特斯拉供過于求的定論。此外,特斯拉系統被破解的風聞,南京、杭州先后呈現的特斯拉事端等,也都持續蒙上陰影。
特斯拉最新披露的2016年三季度財報持續落井下石,該公司轎車期內凈虧損為7470萬美元,較去年同期的3850萬美元凈虧損持續擴展。特斯拉轎車第三季度M odelS電動轎車出貨量為7785輛,也未能到達公司此前7800輛的預期。
以特斯拉現在的局勢,與比亞迪協作很難,降服比亞迪更難。因而,即便生產出賤價電動車,也很難堅持銷量規劃。為此,特斯拉未來危險不行小覷,如果不能趕快建立起協作系統、補償技能的不足并改動產品單一性等問題,其在我國難以獲取更大的商場份額。
但雖然這樣,特斯拉與比亞迪的博弈較勁,現在還很難看出勝負。由于特斯拉被公以為世界上最好的電動車:其進入我國的價格比預期低20萬,但卻有200萬元轎車的駕馭感。也由于如此,特斯拉在我國,所到之處,追捧很多。此外,特斯拉的技能整合才能和協作精力,也是國內新動力企業需求仔細研討、補償的短板。
為此,我國應羅致傳統轎車企業生產研制力氣渙散、各自為戰的教訓,在新動力研制生產上,展開資源同享、零部件通用、充變電端口共同的松懈或緊密的聯合。比方國內企業之間,不管誰的新動力車,都可以共用充電端口,同享充電資源,不只給不同企業產品的消費者供給便捷效勞,也節省資源,降低成本。國內其它企業經多年研制的效果,諸如上汽榮威550-混動、榮威750-混動、榮威E50、北汽E150EV、眾泰知豆E20等,應會集整合,優勝劣汰,通過充沛聯合與協作,做大做強,共同對外。相同,國內企業的聯合不該排擠與特斯拉的協作。在國家倡導國內各品牌履行共同的國家標準的今天,對特斯拉的技能和長處尤其是技能專利,應該充沛吸收,為我所用。
在國家方針扶持下,我國將有上汽、北汽新動力、吉祥、奇瑞、眾泰等很多新動力轎車企業與比亞迪聯手抗衡,將會構成商場壁壘,特斯拉這樣產品單一但擅長協作的新動力企業不足以成為我國新動力企業的要挾。而跟著國內新動力企業實力的增強,國內企業不只不會被特斯拉所降伏,在我國,特斯拉反而會面對被降伏的命運。由于特斯拉要想在我國順風順水久遠展開,合資協作是其僅有捷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