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抓產業發展機遇 威海南海新區打造500億石墨烯專業產業園


為搶抓石墨烯產業發展機遇,威海南海新區去年啟動建設石墨烯產業園,深化與清華大學、中科院、北大化工院等科研院所的合作,引進了包括特高純重晶石墨、石墨烯納米材料、復合材料等在內的石墨烯相關產業項目,努力培植壯大石墨烯產業集群。
明年6月底可全部建設完成
時下,在威海南海新區龍海東路東、現代路北,一座產業園正加速崛起。走進產業園一期在建的新能源材料項目,炭灰色的廠房相互連接,從高處往下看,就像一個大大的“L”和“E”。
石墨烯產業園主要從事以石墨烯和特色碳材為原材料的研發、生產及銷售,并帶動石墨烯下游產品企業的發展。自2016年啟動建設以來,園區建設已初具規模,路、水、電、暖、通訊等基礎設施完備。
據威海南海新區管委相關負責人介紹,石墨烯產業園一期已完成投資約4億元,主要包括在建的新能源材料、部分投產的南海碳材兩個大的板塊,所有的土建工程都已經完成。
其中,今年9月份開工建設的新能源材料項目所有車間及綜合樓主體都已開工建設,宿舍樓已經封頂,預計明年6月底可全部建設完成。南海碳材的電池雙極板項目已經投產,高純重晶石墨等項目的室內裝修工作已經完成,正式進入生產設備的安裝和調試階段,明年將按計劃陸續投產。
龍頭企業促園區蘊勢騰飛
每個月,威海南海碳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正坤都會迎來幾家希望得到技術支持的企業,對于有意向的合作伙伴,他都會提出一個條件:企業需要落戶威海南海新區。
這種近乎“無理”的要求,與李正坤當初選擇威海南海新區的初衷息息相關。李正坤說,石墨烯產業對資源依賴性不強,對落地的城市沒有固定要求。威海南海新區作為國家戰略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重點建設的海洋經濟新區之一,是一片尚未開發又極具潛力的土地,最重要的是,當地管委高效周到的服務讓他決定留在這里發展。
李正坤的野心不止于此。由于掌握石墨烯電池雙極板、輔助電極的核心技術,他不僅僅要做大一個企業,更要做強一個產業,希望通過南海碳材的集聚作用,吸引更多上下游企業前來南海新區發展,最終形成國內有影響力的石墨烯產業園。
為何李正坤有這種底氣?作為園區內其他產品的主要生產原料,李正坤投資打造的高純石墨烯項目廣泛應用于石墨烯制備、高性能鋰電池、高導散熱材料、核電密封材料、納米復合材料、石油化工及精密制造等行業,市場前景非常廣闊。
再以其高純重晶石墨項目為例,其生產的高純石墨產品主要是在3200度高溫環境下將原材料中的雜質氣化分離從而實現材料純度的提升,同時實現二次石墨化,修補天然石墨原有的晶格缺陷,達到材料自身品質的提升,產品純度可達到99.9999%的世界領先水平,打破梅爾森集團的國際壟斷地位。項目正在進行設備安裝、調試,預計2018年年中投產,設備投資6000萬元,可實現年產特高純石墨2萬噸,產值10億元。
這僅僅是南海碳材重點打造的項目之一。截至目前,南海碳材已經投資5億元建設了電池雙極板項目、輔助電極項目、高純重晶石墨項目。目前,年產600萬平方米的全釩液流電池雙極板項目已經投產,年產1000噸石墨烯粉體項目已經具備生產條件。
“隨著項目的陸續投產,我們在行業內的知名度會不斷提升,屆時,將有更多企業來尋求合作。”李正坤說,他希望更多上下游企業在南海新區投資興業,形成集聚效應,實現抱團發展。
向500億專業產業園區挺進
“雖然南海新區的石墨烯產業園起步晚,但我相信只要用心,完全可能實現彎道超車、領先一步。”提起打造僅一年的石墨烯產業園,威海南海新區工委副書記、管委副主任邢海文信心十足。
這種信心來源于石墨烯產業園的快速發展。記者了解到,截至目前,石墨烯產業園已經有南海碳材料、新能源材料、際華實業、三合永新能源、山東威林特能源等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技術水平行業領先的高新技術企業落地。年底前中鋁集團鋁銀漿、國電南瑞超大型儲能裝備、北京天瑞利達燃煤助劑等7個項目還要簽約入駐。
短短一年,為何就能結出這樣的碩果?邢海文將其歸結為管委狠抓一流科學家團隊、一流科學院所、一流企業的工作思路。
一年來,威海南海新區引進包括陳忠偉、劉清俠、薛其坤等知名院士以及秦祿昌等一批千人計劃專家,讓頂尖技術人才服務于產業園;與美國西北國家實驗室、加拿大皇家科學院、清華大學、中科院蘭州煤化所等國內外頂尖院所建設產學研合作平臺;引進中鋁集團、新興際華集團、中國兵器集團等世界500強企業,把這些要素都整合到石墨烯產業園,建設成了以特高純石墨材料為基礎,以石墨烯功能材料、核級石墨材料、新能源碳材料等為核心的石墨烯產業集群。
邢海文表示,威海南海新區將加快石墨烯技術研究院、科技交流培訓中心、產學研合作中心等平臺建設,為園區發展提供更加強勁的技術支撐,力爭到2020年入園企業達到30家以上,向500億以上專業產業園區快速挺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