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電池或將成為主流 電動車列入過渡性產品


核心提示:中國電池網 如今電動汽車的發展陷入瓶頸,盡管有著政策的鼓勵和支持,但受限于電池技術問題仍有較長的路要走。
鋰電世界 如今電動汽車的發展陷入瓶頸,盡管有著政策的鼓勵和支持,但受限于電池技術問題仍有較長的路要走。不過有業內人士認為,相對于內燃機技術,電動車或許還可勉強算作“明日之星”。但若定位于百年,燃料電池技術或將成為主流,電動車只能列入“過渡性產品”。
電動車的行駛過程確實實現了零排放,但若考慮從“油井”到“油箱”所排放的二氧化碳排放,電動車卻是實實在在的“重污染源”。據2011年米其林必比登挑戰賽的數據,車輛每行駛1000米,使用煤電者排放832克至1032克二氧化碳,幾乎是排放最高的能源形式;而直接使用內燃機者,每千米的二氧化碳排放也不過310克至315克。在中國,煤電在全國發電量的比重約為80%。這意味著,如果依賴燃煤發電,上路行駛的電動車越多,碳排放的污染越嚴重。
氫燃料電池是利用電解水的逆向反應,將化學能轉化為電能,不需要經過熱能和機械能的變換,具有無污染、無噪聲的特性。現階段,成本高昂、儲備安全仍是制約氫燃料電池發展的瓶頸。
在混動力電動汽車占領主流市場的當下,純電動汽車的發展仍備受掣肘。受限于技術的應用,不管是燃料電池還是電動車,要想開拓更廣泛的市場都需要繼續進行技術的開發以及創新應用。
更多>同類鋰電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