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和寶馬在電動汽車市場成為領跑者


鋰電世界 依靠在高端電動車市場的成功,特斯拉成為全球最受矚目的公司之一。不過,特斯拉獨霸高端電動車市場的局面即將改變。
7月29日,寶馬發布了首款純電動汽車i3,它一次充電可以跑130-160公里,加裝增程器后可提升至300公里,百公里加速僅為7.2秒,這些關鍵數據與特斯拉Model S不相上下。業界普遍認為,寶馬i品牌將成為特斯拉最大競爭對手。特斯拉與寶馬,一個是汽車業新生代翹楚,一個是久負盛名的豪華品牌,在對前景廣闊的電動車市場爭奪中,誰將最終勝出?
寶馬i3攪局者現身
7月29日,寶馬電動車i3在紐約、倫敦和北京三地同時舉行全球首發儀式。在此次發布前一周,寶馬集團提前公布了i3的售價(34950歐元),低于預期的售價已經讓它成功贏得了關注。
不可否認,BMW品牌的影響力為i3贏得了部分關注,但它之所以引發如此多的關注,主要原因在于這是目前唯一一款足以對特斯拉M odelS帶來挑戰的電動車,在續航里程和加速性等關鍵性指標上不落下風。
特斯拉最大的技術成就就是它成功地無縫整合了該車的所有部件,尤其是那個由7000塊小電池組成的動力系統。這套動力系統不僅給ModelS帶來了多達300英里的續航里程,并可以讓它0-100km/h加速最快達到4.4秒。
BMW i3的續駛里程在130-160公里之間。如果需要,BMW i3也可以搭載一臺雙缸汽油發動機,一旦電池電量低于設定值,該發動機就會為鋰離子蓄電池充電,可以將BMW i3的日常續駛里程增加至300公里左右。
聯手做大電動車市場
種種跡象顯示,特斯拉和寶馬已經在電動汽車市場成為領跑者。不過,對于他們來說,最重要的應該是如何聯手做大電動車市場,而不是互相拆臺。畢竟,全球電動車市場發展仍然很緩慢。
今年6月,羅蘭貝格發布的一項調研顯示,盡管技術在不斷成熟,成本結構開始優化,但電動汽車的制造前景依舊不甚樂觀,因為全球除中國之外政府補貼都有所下降。盡管如此,中國的銷售情況也不樂觀。我國2009年時提出,到2015年應該售出50萬輛電動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然而,到2012年,中國總共銷售了不到1.3萬輛電動車。
但特斯拉和寶馬仍會大力投入電動車領域。特斯拉明年將發布M odelX跨界車,它和M odel S誕生于同一平臺;特斯拉還計劃于2016年底推出一個名叫“Gen3”的小型轎車。寶馬則將在2014年發布i8插電式混合動力車。“我們并不打算讓i3在電動汽車市場一家獨大。我們的目標是得到令人滿意的銷售成績。”寶馬集團全球銷售總監IanRobertson說。
Tesla入華困難重重,商標、域名遭搶注
8月7日,美國電動汽車制造商Tesla發布了二季度財報,盡管不及一季度的風光,但在隨后舉行的投資者電話會議上,Tesla首席執行官Elon Musk將話鋒一轉,稱“中國是Tesla電動車前所未有的潛在市場”。
與此同時,設在北京的中國首家Tesla展廳遲遲沒有正式營業,被外界猜測為“TESLA”、“特斯拉”、“Tesla Motors”三枚商標均被中國人占寶生搶注,對方開出了2億元的高額轉讓費,阻礙了T esla的順利入華。事實上,今年年初,位于北京芳草地的Tesla展廳已完工,一度傳聞今年4月將正式開門迎客。Tesla中國的人員儲備也已到位,Tesla中國的CEO則是前賓利(中國)CEO,有著豐富的高端品牌運作經驗的鄭順景,Tesla中國團隊的許多主力均來自于賓利等高端品牌。
據分析人士介紹,對覬覦中國廣闊市場前景的Tesla來說,商標問題無疑是迫在眉睫要解決之事。汽車行業分析師鐘師則給出一個解決方案,“靈活變通就不行了?非得一棵樹上吊死。比如可以用:泰思樂等等(音譯相近的)”,以此來解決這一問題。
同時,另一行業人士孫世清表示,Tesla北京展廳要開業,當務之急還要在華成立公司,這一流程又需要4-6個月的時間。據悉,Tesla在公司注冊流程上也遭遇了新的挑戰:截至目前,Tesla只完成了注冊公司所有程序的四分之一。
據Tesla高管此前透露,公司將在8月份披露更多關于中國戰略的信息。屆時,Tesla將再次引來資本市場的廣泛關注。與一般電動車不同的是,T esla被譽為汽車界的“蘋果”,走的是超級豪華高端路線,定位富人階層,為環保打上了炫富的標簽,盈利前景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