鋰電世界 4月16日晚上8點,上海世博園,在F1四冠王維特爾、好爸爸林志穎、九球天后潘曉婷的飆車大戲結束后,戴雷博士緩緩走上前臺,借著15年前在南京大學練就的熟練中文,一口氣報出了英菲尼迪Q50全系總共8款車型的全部售價,3.7L低配版38.98萬、2.0T低配版32.58萬。
一片嘩然之后,戴雷博士繼續:“我們知道前段時間有個美國品牌,公布了一個‘公正的價格’,計算方式是,(當地售價+稅費+運費)乘匯率,如果你們看看Q50,會發現我們和他們非常類似,這是我們對中國消費者的誠意?!焙翢o疑問,英菲尼迪中國事業總部總經理指的是Tesla,并且,英菲尼迪并不使用網上直銷模式。
除了Tesla外,在談及Q50最引以為傲的線控轉向技術時,英菲尼迪還提到了蘋果。在英菲尼迪看來,線控轉向技術好比智能手機,最終會徹底顛覆鍵盤機,而第一個吃螃蟹的自己,恰恰就是這枚汽車界的蘋果。
縱觀整場發布會,不論是自比Tesla和蘋果,還是潘曉婷、林志穎輪番挑戰維特爾,英菲尼迪已經成功的從營銷層面為Q50注入了“權威挑戰者”的血液,但如果從產品力上來說,尤其是這個細分市場有諸多強敵的情況下,Q50又如何挑戰權威呢?
Q50全系售價
兩項技術向權威“SayNo”
Q50的前身來源于英菲尼迪G,第一代G誕生于1990年,那會還是換了英菲尼迪Logo的高配版日產Primera;第四代G誕生于2006年也最被中國消費者熟知,從這一代開始,G正式被引進國內,并推出G35,G25,G37等車型。2013年,英菲尼迪開始使用新的命名方式,原來的G被改稱為Q,如今的Q50其實就是第五代G。
從產品角度來說,作為權威挑戰者的Q50有兩大特點不得不提。第一是線控轉向,第二是智能人機交互系統InfinitiInTouch。
Q50使用的DAS線控轉向系統的工作原理是,方向盤的轉動角度生成的是電子信號,信號傳輸給三組ECU電腦,再由電腦將指令傳遞到轉向機來控制前輪轉向,這在目前的量產乘用車領域還是首次運用。另外,Q50還保留了一套傳統機械轉向結構作為備份,在線控轉向出現問題能及時介入。據英菲尼迪的工程師介紹,這套系統單單研發就做了10年,可謂十年磨一劍。相比傳統轉向系統,Q50的線控轉向主要有三點優勢:
一:操控更加精準。由于采用電子信號控制,線控轉向系統會盡可能消除轉向在力傳導中產生的遲滯,因此其明顯比傳統轉向更加靈敏和精準。
二:舒適性更高。在非鋪裝路面環境下,線控轉向系統可以減少了路面不平整回饋到方向盤的抖動,而在高速狀態下,這套系統能使駕駛者的轉向校正次數減少約60%。另外,在與主動車道控制系統共同作用時,線控轉向系統會智能化的根據路面情況對車輪角度適時微調,將車輛始終保持在車道中間行駛。
三:可調節性更高。Q50有運動、標準、ECO、雪地和個性五種駕駛模式,在個性定制模式中,駕駛者可以根據自身喜好調節轉向力和轉向反饋,以適應不同的駕駛風格。
除了線控轉向之外,智能人機交互系統InfinitiInTouch也是Q50顛覆性的產品力之一。這套車載系統擁有上下兩塊觸摸屏,好處是將傳統的顯示信息和功能操作兩大職能區分開來。以操作GPS導航為例,整個操作的動作都是由下方的屏幕完成,而上方的液晶屏則主要顯示導航的實質內容,比如目的地、周邊信息等。除此之外,空調、音響等設備的操作也同樣可以在下半部分的觸摸屏上操作完成。
另外,這套系統還提供涵蓋防盜安全、道路救援、緊急呼叫、目的地設置和實時路況檢索等多功能服務,可謂是趕上了車聯網的大潮。
動力系統方面,Q50沿用了之前G37的那臺VQ37VHR發動機,3.7升V6自然吸氣,最大功率351馬力,峰值扭矩363牛米,在全世界都被增壓風潮席卷的今天,Q50仍然堅持以大排量自然進氣發動機為主力是比較難得的。另外,2.0T的配置降低了入門門檻,也讓消費者多了一種選擇。
潘曉婷
3.7升,大排量低價格將是核心誘惑
作為豪華中級后驅轎車,英菲尼迪Q50最直接的對手為寶馬3系,奔馳C級,雷克薩斯IS,凱迪拉克ATS,另外奧迪A4,沃爾沃S60雖為前驅,不過其定位和定價也和Q50相似。其中奔馳C級瀕臨換代,雷克薩斯IS只有2.5這一個排量并且定價過高,奧迪A4和沃爾沃S60都為前驅并且主力車型的價格都在35萬以下,所以Q50最大的對手為寶馬3系。
相對于3系,Q50的優勢在于更為動感的外形以及寶馬所沒有的自然吸氣發動機,并且根據最終的售價,3.7升低配版本的起步價僅僅相當于328i的價格,而3.7升的Q50動力卻是和335i的動力對等的。
ATS也是采取了這種高動力低價格戰略,ATS低配的動力和328i對等,而價格卻只相當于320i。從某種角度來看,Q50其實和ATS挺像,都是二線豪華品牌,定價都不高,都以寶馬3系為主要對手,不過由于Q50和ATS的市場都有限,所以他們倆倒是不會出現大規模沖突。
大排量自然進氣發動機是把雙刃劍,它可以帶來更平順的動力輸出和更強勁的后段加速表現,不過其油耗和車船使用稅都高于小排量增壓車型,這也是Q50相比其對手們的一大劣勢。并且面臨著3系長短軸距齊上陣的夾擊,目前進口版的Q50后排空間大致和短軸版的3系相當,但和長軸版還是存在差距。除此之外,Q50不及3系的地方還在于其品牌,英菲尼迪的品牌價值在中國還是無法和寶馬相提并論,除了知名度外,經銷商的數量寶馬也全面占優。
車云小結:
其實,早在一個月前,Q503.7L的預售價就已經公布:40萬元起。當時就有不少業內人士斷言,如果真的以這個售價賣,那么Q50就要火。而現在,不言自明。Q50的核心競爭力在于40萬不到就能買到3.7升的版本,對于自然進氣的簇擁者來說,這是一個極大的誘惑。另外,2.0T版本的一并問世,以及未來Q50國產且加長后更低的價格都是非常具有競爭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