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國內新能源汽車快速發展,特別是2017年,新能源汽車迎來了爆炸式增長,銷量大增,但對比你會發現,國產純電動車的續航里程都不是特別高,基本維持在200左右,為什么?是廠商不了解用戶的需求嗎?當然不是。這主要是因為隨著高比能電芯被不斷使用,新能源汽車最大隱憂,也就是電池包的安全性問題一直沒有實質性的突破,電池包越大,使用的電芯越多,一旦單個電芯出現故障,由此導致的整個電池包的爆炸、起火問題始終沒有解決。
2009-2012年,江淮汽車突破磷酸鐵鋰電池安全性,研發出能量密度120-160Wh/kg的磷酸鐵鋰電芯即使一個電芯熱失控也不會引發電池包起火、爆炸,但電動車的續航都不是特別高,基本維持在200km上下。
而在2013-2017年,江淮汽車則主攻產業難題高比能三元電池安全性,目標是攻克能量密度200-240Wh/kg單個電芯爆炸不引發電池包起火、爆炸,即熱失控安全開發,經過上千次痛苦的失敗,終獲突破,這也標志著江淮汽車在邁向高續航的道路上打下了扎實的一步。
所謂的熱失控安全技術指的是單個電芯爆炸不引發電池包起火、爆炸,江淮汽車在不斷的挑戰中總結出五層次的熱失控安全開發過程方法,第一層次單體電芯、第二層次簡易模塊、第三層次多串模組、第四層次電池包、第五層次整車,通過強制觸發單體熱失控方法,針對225Wh/kg的18650單體,采用比實際發生熱失控更加苛刻的80W 功率外部加熱法。開發出獨特的雙向排氣結構,實現單體熱失控定向爆炸。實現了”電隔離、熱隔絕”,經過1000多次的重復試驗,完全做到了單個電芯強制觸發熱失控后,電池模塊不起火、不爆炸。經過無數次的重復試驗,完全做到了單個電芯強制觸發熱失控后,電池包不起火、不爆炸,其特有的單體熱失穩診斷技術,也能及時監測到單體失效。而在整車熱失控開發方面,采用比實際熱失控苛刻的加熱法,每輛車強制觸發10處單體熱失控,整車不起火、不爆炸,車輛仍可正常行駛。
江淮iEV7S是第一個應用此技術的產品,iEV7S的發布也標著經過4年多的攻關,上千次的爆炸試驗,江淮汽車的電動車熱失控安全技術終于取得突破。之前也一直有媒體和競爭對手質疑,江淮汽車做不出高續航的純電動車,不是做不出,一旦盲目推出高續航電動車,是對消費者的不負責。現在,江淮iEV7S的發布,等速續航超350km,工況條件達280km,徹底打消了質疑。而在年底,續航超過400km的iEV7T也將亮相,另外續航超過500km的產品也在籌備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