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速電動車的未來發展分析


鋰電世界 國內“低速電動車”的年產銷量達到18萬輛,產地和使用地主要在山東,累計社會保有量近百萬輛。
所謂低速電動車,是以鉛酸蓄電池為動力,電機采用低成本的異步交流電機,最高車速標定在每小時40—70公里的交通工具。“老年代步車”、“景區觀光車”都屬于此列。低速電動車,在中國是一個很寬泛的名詞,它包括了觀光車、高爾夫球車、巡邏車、老年代步車、特種車等等。與現有高端高價電動汽車產品在高額補貼下仍無法推廣普及的市場困境截然不同的是,目前在山東、江蘇和湖南等一些省份的二三級城市和城鄉結合部,悄然出現了一類尺寸較小、配置較低、使用鉛酸動力電池的小型純電動汽車(因其最高設計速度較低,通常被稱為低速電動汽車),由于購置成本和使用成本較低,能夠滿足部分出行需求,頗受消費者的歡迎,已形成了一定的市場規模并呈快速發展之勢。
業外人士說,低速電動車是鉆了目前行業不規范的“空”的。不過,針對中國農村范圍廣,農民出行需求量大的現狀,低速電動車是符合民情的一種過渡產品。利用電動自行車的產業優勢發展電動微型車,非常符合中國國情,是中國發展個人轎車的最好選擇。發展小型低速電動汽車具有五個方面的優勢:售價低,僅相當于一輛中檔摩托車的價格;運行費用低,家庭用車三天充一次電,日均電費一元左右;小巧靈動,可穿行于狹窄的街巷,一些門口小的家庭也能進院;占用道路少,停靠方便;操作簡單,容易上手,適應人群廣泛。
國內生產低速電動車的廠家有數十家,沒有一家具備汽車整車生產資質,其產品也沒有上工信部的新車目錄。這些車輛沒有整車生產許可證,沒有經過國家相關部門的檢測,根本不符合國家關于汽車產銷的要求。這樣的曝光,對如雨后春筍般不斷冒出來的小作坊企業的確是一種震懾。
目前,中國的電動車企業已經紛紛加快了技術化的創新。當前規范低速電動汽車發展,可有力擴大電動汽車的產業規模,通過技術改進也能帶動關鍵技術的產業化,進而促進高端電動汽車的發展,是實現電動汽車產業化的必由之路。
要完善低速電動車市場,有一下三點需要注意:首先要嚴把生產關。低速電動車企業汽車生產資質需要盡快確立下來。工商部門對生產銷售低速電動車許可得盡快確定范圍。三是交管部門的責任。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汽車產業政策研究室博士方海峰指出,對低速電動汽車堅決抑制、強制取締或者放任不管,都不符合科學發展觀。加強管理引導低速電動汽車規范發展,利大于弊。建議有關部門充分借鑒國外政府相關產品分類管理的經驗并立足國情,及時構建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體系,盡早明確低速電動汽車的分類管理的模式,通過制定相應的技術規范和法規體系加以引導和規范。
兩會之后新能源的形勢利好,短期內,這個行業或許將迎來改革整頓等方面的影響,未來行業合法化,規范化,獲得許可化的局面我們還要得靜待。
新能源汽車相關政策和標準,脫離了當前發展階段的實際要求,建議國家有關部門對低速電動車適當放開政策,放寬市場準入,將審批制改為準入制,準許具備條件的企業生產。加快技術創新,滿足市場需求。國家應當鼓勵和支持企業加大投入,加快核心技術研發,根據當前市場需求,積極開發面向老百姓能夠消費得起的新能源汽車產品,通過技術創新,逐步實現產品升級。